8月8日 為災民默哀!!

2009年5月3日 星期日

黃帶


黃帶
[概念]
婦女陰道中排出一種黃色粘液,稠粘而淋漓不斷,間或微有腥臭,稱為黃帶。
[鑒別]
常見證候
濕熱黃帶:帶下量多,色黃綠如膿,有臭氣,外陰搔癢,或有刺痛感,每逢經期症狀加重;或帶下稠粘如膿,有穢臭氣,小腹墜痛,小便覺熱,舌苔薄黃,舌質紅或正常,脈搏濡數。
氣虛黃帶:黃帶日久不止,量多而稀薄,色淺黃無臭氣,月經周期不準,經期多延長,腰痠腿軟,食欲不振,面部及下肢或見浮腫,舌苔薄白,脈虛緩。
鑒別分析
濕熱黃帶與氣虛黃帶:濕熱黃帶,多緣脾虛下注,鬱久化熱,濕熱蘊結任脈,或感染病蟲,蟲蝕陰中所致;氣虛黃帶則因黃帶日久不癒,脾氣益虛而引起。其辨證要點為:濕熱黃帶,帶下色深,質稠氣臭,兼有小腹墜痛或陰道刺痛、小便覺熱、苔黃、脈數等;而氣虛黃帶則帶下色淺,質稀無臭,并兼有腰痠腿軟,納少浮腫等症狀。濕熱黃帶治在清熱利濕,排膿止帶,方用加味排膿湯,如外陰搔癢加白蘚皮、鬼箭羽,兼用蛇床子散煎水熏洗陰部;氣虛黃帶治在補脾益氣,升陽止帶,方用補中益氣湯加山茱萸。
[文獻別錄]
《傅青主女科.帶下》:"夫濕者,土之氣,實水之侵;熱者,火之氣,實木之生。水色本黑,火色本紅,今濕與熱合,欲化紅而不能,欲返黑而不得,煎熬成汁,因變為黃色矣。此乃不從水火之化,而從濕化也。所以世之人有以黃帶為脾之濕熱,單去治脾而不得痊者,是不知真水、真火合成丹邪、元邪,繞於任脈、胞胎之間,而化此(黃今)色也。單治脾何能痊乎!治宜補任脈之虛,而清腎火之炎,則庶幾矣。"